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
(2019年版)
专业名称:小学教育 专业代码:040107
学科门类:教育学 标准学制:四年
所在学院:教育科学学院 适用年级:2019级起
一、专业简介
乐山师范学院小学教师的专业培养最早可追溯到1940年春设立的四川省立乐山师范学校。经几十年的发展,2000年6月乐山师范学校、乐山教育学院、乐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乐山师范学院,同年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成立,开办全日制小学教育专科。2002年开始在教育学专业开设小学教育本科方向,2006年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授予权,2008年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,小学教育专业201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。本专业具有教育学正高职称评审权。
本专业所在学院建设有四川省高水平研究团队省级研究平台“农村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改革研究”1个、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“乐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技能实验实训中心”1个、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四川乡村教育研究中心”1个;建设有“卓越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中心”“大小凉山文化教育发展研究中心”“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”“学校心理教育与服务研究中心”“人格与认知重点实验室”“四川职业教育研究中心”等6个校级科研平台和专业实验室。2005年学校小学教育专科专业接受省教育厅评估,评估结论为优秀。2010年小学教育专业成为学校首批重点建设专业之一。2016年“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模式下培养西部农村卓越小学教师”获得四川省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立项。2016年开始招收四川省公费师范生。2022年获批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。
本专业师资结构合理,教授6人,副教授11人,博士6人,在读博士2人;讲师11人,助教2人;其中担任武汉大学等学校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。
专业建设有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“小学生心理辅导”及李万兵工作室;省级一流课程“教育技术学”;省级应用示范课程“小学数学教材与课例分析”;省级思政课程“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”。近五年学生参加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获得5个一等奖、2个二等奖。近三年来,学生参加“创青春”“挑战杯”和“互联网+”多次获奖,“华文杯”教学技能比赛国家级获奖10人次;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国家级立项30余项;学生在各类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2篇;平均就业率在92%以上,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50%以上,近年来,部分学生考上西南大学、陕西师范大学、华南师范大学等名校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。
二、培养目标
(一)目标定位
本专业面向四川,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立德树人,秉持“教善求真、躬行致知”的培养理念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热爱小学教育事业,关爱儿童,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,师德高尚,专业知识扎实,专业能力突出,在县域及以上小学从事小学语文、小学数学等多学科教学、研究和管理工作,具有“骨干教师”潜质的复合型小学教师。
(二)目标预期
本专业毕业生,预期经过5年基础教育一线工作后具备以下知识、能力和素养:
目标1-崇德乐教: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、高尚的道德情操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恪守教师职业道德、遵守教育法律法规。富有教育情怀,热爱小学教育事业,对城乡小学教育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,关爱儿童,乐于从教,愿意长期扎根于小学教育教学岗位。
目标2-广闻善教:具有较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素养,形成突出的小学教育专业能力。具备扎实的小学语文、小学数学等各学科知识,对学科课程标准、教材教法具有较强的解读能力与研究能力;课堂组织能力强,教学技能娴熟,能熟练运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,进行教学组织、设计、实施、评价与反思。具备广博的文化性知识与社会发展相关知识,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。
目标3-育人有道:秉持以德为先、立德树人、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,坚持“五育”并举,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,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。熟悉小学生德育发展规律,了解城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,具备丰富的小学班级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,具有较强的儿童沟通能力、学习指导能力、班级活动组织能力、班级文化建设能力、心理辅导能力以及家庭教育指导能力,能够有效整合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力量,实现综合育人。
目标4-发展有方:主动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变化,积极开展小学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反思与探究,主动融入校内外专业发展平台,有效利用各类网络资源促进自身专业成长,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强,形成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能力。
三、毕业要求
本专业基于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”理念,对照《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》(第二级)要求,依据《小学教师专业标准(试行)》《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(试行)》,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理想信念,能够落实立德树人和依法执教,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、小学教育学科知识和现代教育理念,形成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,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,具备班级指导和沟通合作能力,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,开展小学教育活动。
(一)毕业要求及指标分解
● 践行师德
毕业要求1:[师德规范]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,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、政治认同、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。具有“师德为先”的理念、依法执教的意识,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树立争当“四有”好老师。
1-1 理想信念:忠诚党的教育事业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“四史”内容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
1-2 立德树人: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立德树人为己任,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,形成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,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成为有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扎实学识、仁爱之心的老师。
1-3 依法执教:理解并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》《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》,树立依法执教意识,恪守师德规范,履行教书育人职责,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。
毕业要求2:[教育情怀]具有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强烈意愿,认可小学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专业性,具有积极的情感、端正的态度、正确的价值观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,尊重学生人格,尊重个体差异。富有“五心”,做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引路人。  
2-1职业认同:树立正确的教育观,具有家国情怀,具有明确的从教意愿,认同小学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专业性,对小学教育事业具有积极的情感、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。
2-2关爱学生: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观,热爱学生,了解学生,尊重学生人格,尊重个体差异,平等、公正对待学生,因材施教。
2-3 自身修养:树立正确教师观,爱岗敬业,具备一定的人文底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,具有爱心、责任心、事业心,工作细心、耐心,有较强的情绪调控与自控能力,能积极应对和合理处理问题,学高为师、身正为范,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。
● 学会教学
毕业要求3:[学科素养] 掌握小学教育学科基本理念与基础知识,掌握小学语文、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,理解小学语文、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与主要方法。了解小学语文、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、社会实践的联系,了解一定的学习科学相关知识,具备较好的人文、科学和艺术素养,具有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。
3-1学科知识:掌握普通心理学、小学教育学等教育、心理及学习科学基础知识,对小学语文、数学等学科基础知识有准确理解,掌握相关学科技能与技巧。了解相关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,熟悉学科思想与方法。
3-2学科能力:能运用小学语文、数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规律、方法和策略开展学科教学实践。能够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,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与解决。
3-3学科情意:了解小学语文、数学等学科特点与学科性质,了解小学语文、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,感悟小学语文、数学等学科对生活、生产实践的重要价值,明确小学语文、数学等学科对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。
毕业要求4:[教学能力]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,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,基于学科教学知识,能够运用学科教学技能与现代教育技术,进行教学规划与设计、教学情境创设与调整、教学组织与实施、教学评价与反思,不断积累教学经验,深化教学体验,形成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。
4-1教学认知: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,理解小学学科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,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相关要求,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及实践要求,构建小学多学科教学知识体系。
4-2教学实践:能运用小学语文、数学等学科教学知识,借助现代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,独立进行教学设计;能基于教学实际,灵活开展教学活动,良好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,指导学生进行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学习;能对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合理评价与反思。
4-3教学研究:能够运用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,基于小学学科教学实践,对教学基本要素进行分析与研究;能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,提出解决策略,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。
● 学会育人
毕业要求5:[班级指导]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,了解小学品德教育的规律和方法。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。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,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,获得积极体验。
5-1理念与知识:树立以德为先的班级指导理念,能够基于小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基本要求,了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价值,认识小学班级指导的重要意义,掌握小学品德教育、班级组织与建设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方法。
5-2能力与实践:能运用班级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、规律和方法,胜任班主任工作;具备小学班级组织建设与班级活动指导的基本能力;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,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。
毕业要求6:[综合育人] 树立育人为本理念,理解小学各学科育人价值,基于少先队活动、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,利用各类教学活动教育契机,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。熟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与技能,掌握保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和方法,落实文化育人,结合学校文化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。
6-1品德育人:熟悉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,能根据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特点,探究小学生思想品德培育、人格塑造、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的路径与方法,通过体验与实施少先队活动加强品德育人效果。
6-2学科育人: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,理解小学各学科育人价值,能够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政资源,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、德育、美育等内容,在教学实践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。
6-3文化育人:基于校园文化环境创设及各类活动开展,整合家庭、社区与社会教育资源,结合小学学科育人、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,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,实现学校-家庭-社会多元文化育人。
● 学会发展
毕业要求7:[学会反思] 具有终身学习理念与专业发展意识。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动态,学习优秀教育成果,运用先进教育方法,适应时代变革和教育发展需求,具有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。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,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,确立批判性思维方法,推动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。
7-1发展意识:树立终身发展的理念,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动态,理解我国小学教育发展与改革发展趋势,形成清晰的学业和职业规划。
7-2反思能力:具有反思方法和技能,具备创新意识,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流程,学会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教学现实问题,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与一定的专业发展能力。
毕业要求8:[沟通合作]具备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,形成良好的教师沟通素养。掌握人际沟通基本方法,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,形成团队协作精神,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,具备有效沟通各类教育力量的能力。
   8-1沟通技巧:了解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规律,掌握沟通技能,言语表达规范,善于倾听、交流,与小学生、同事、家长及社区有效沟通,共同促进学生发展。
    8-2团队协作: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,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学习,建构校内外学习共同体与校内跨专业学习团队,形成团队协作,共谋教育发展。
(二)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对应矩阵
 
  
   | 毕业要求 | 培养目标1 | 培养目标2 | 培养目标3 | 培养目标4 | 
  
   | 师德规范 | √ | 
 | 
 | 
 | 
  
   | 教育情怀 | √ | 
 | 
 | 
 | 
  
   | 学科素养 | 
 | √ | 
 | 
 | 
  
   | 教学能力 | 
 | √ | 
 | 
 | 
  
   | 班级指导 | 
 | 
 | √ | 
 | 
  
   | 综合育人 | 
 | 
 | √ | 
 | 
  
   | 学会反思 | 
 | 
 | 
 | √ | 
  
   | 沟通合作 | 
 | 
 | 
 | √ | 
 
本毕业要求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标准,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支撑,是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依据。毕业要求1、2及其6个分解指标是对培养目标1的达成,通过《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》等通识课程从一般认知层面进行支撑,通过《小学教育学》《小学班级管理》《学前心理学》等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课程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度认知支撑,通过《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》《教育见习》《教育实习》等专项学习与教育实践实训环节进行支撑,通过《品行教育》等第二课堂活动来进行实际体验支撑。毕业要求3、4及其6个分解指标是对培养目标2的达成,通过《普通心理学》《小学教育学》《中外教育史》《课程与教学论》《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》《教育哲学》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、职业发展课程从基本知识、专业思维等方面进行教育理论素养方面的支撑,通过《现代汉语》《初等数论》《形体与舞蹈》等课程进行学科教学素养方面的支撑。毕业要求5、6及其5个分解指标是对培养目标3的达成,通过《小学教育学》《小学班级管理》《小学生心理咨询》《家庭教育学》等课程进行认知方面的支撑,通过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实际体验方面的支撑。毕业要求7、8及其4个分解指标是对培养目标4的达成,通过《就业与创业指导》等通识课程和《小学教育专业导论与职业生涯规划》等专业基础课程实现对终身学习、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支撑,通过《试讲试教》《教育实习》《教育见习》《教育研习》等教师教育类课程实现反思探究、沟通交流、团队协作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实践体验支撑。
四、学制与学位
本专业学制四年,修业年限3-6年,毕业最低学分159;本科毕业生必须达到第二课堂规定的合格条件,并获得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方能毕业。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,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。
五、主干学科、核心课程及综合实践
(一)主干学科
教育学、心理学
(二)核心课程
普通心理学、中外教育史、小学教育学、课程与教学论、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、小学语文教学设计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、小学生心理辅导、小学教育科研方法、教育实习。
六、主要实践教学环节
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涵括专业实践与教育实践两大类别,具体可细化为实践类课程、课程内实践与集中实践教学等三种形式。
 
  
   | 类别 | 形式 | 课程名称 | 实践学时 | 总学时 | 学分 | 学期 | 备注 | 
  
   | 专业实践 | 实践类 课程 | 大学体育1 | 24 | 24 | 1 | 1 | 
 | 
  
   | 大学体育2 | 32 | 32 | 1 | 2 | 
 | 
  
   | 大学体育3 | 32 | 32 | 1 | 3 | 
 | 
  
   | 大学体育4 | 32 | 32 | 1 | 4 | 
 | 
  
   | 形体与舞蹈 | 32 | 32 | 2 | 2 | 
 | 
  
   | 教师口语 | 32 | 32 | 2 | 1 | 
 | 
  
   | 汉字书写 | 32 | 32 | 2 | 1 | 
 | 
  
   | 课程内 实践 |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| 8 | 48 | 3 | 1 | 
 | 
  
   |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| 8 | 48 | 3 | 2 | 
 | 
  
   | 中国近代史纲要 | 8 | 48 | 3 | 3 | 
 | 
  
   |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 | 8 | 80 | 5 | 4 | 
 | 
  
   | 军事理论 | 12 | 36 | 2 | 1 | 
 | 
  
   | 就业与创业指导 | 16 | 32 | 1 | 6 | 
 | 
  
   | 劳动教育1 | 4 | 16 | 0.5 | 3 | 
 | 
  
   | 劳动教育1 | 4 | 16 | 0.5 | 4 | 
 | 
  
   | 微格教学 | 16 | 32 | 2 | 6 | 
 | 
  
   | 小学生心理辅导 | 8 | 48 | 3 | 6 | 
 | 
  
   | 教育实践 | 集中 实践 教学 | 军事技能训练 | 2周 | 
 | 2 | 1 | 第二 课堂 | 
  
   | 专业见习 | 6周 | 
 | 
 | 1-6 | 实践周 | 
  
   | 教育见习 | 1周 | 
 | 2 | 5 | 
 | 
  
   | 教育研习 | 2周 | 
 | 1 | 7 | 整合于见习与实习 | 
  
   | 教育实习 | 18周 | 
 | 8 | 7 | 
 | 
  
   | 试讲试教 | 10周 | 
 | 2 | 5 | 第4学期启动,暑假准备,第5学期实施。 | 
  
   | 毕业设计(论文) | 16周 | 
 | 6 | 7/8 | 
 | 
 
七、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(学时)分布
 
  
   
    | 课程类别 | 学分数 | 学分比例 | 课内学时数 | 学时比例 | 
   
    | 通识教育模块 |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| 必修 | 41 | 25.8% | 516 | 24.9% | 
   
    |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| 选修 | 7 | 4.4% | 112 | 54% | 
   
    | 专业教育模块 |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| 必修 | 24 | 15.1% | 384 | 18.5% | 
   
    | 学科专业发展课程 | 必修 | 50 | 31.4% | 680 | 32.8% | 
   
    | 选修 | 20 | 12.6% | 320 | 15.4% | 
   
    | 教师教育模块 | 教师教育课程 | 必修 | 30 | 18.9% | 480 | 23.1% | 
   
    | 选修 | 4 | 2.5% | 64 | 3.1% | 
   
    | 综合实践模块 | 必修 | 13 | 8.2% | 
 | 
 | 
   
    | 合计 | 159 | 100% | 2556 | 
 | 
   
    | 第二课堂模块 | 必修 | 5 | / | / | / | 
   
    | 选修 | 3 | / | / | / | 
   
    | 合计 | 8 | 
 | 
 | 
 | 
   
    | 注:1.本专业所开设专业教育课程已涵括全校统一开设教师教育必修课程,共计30学分,故占比计算需扣减重复部分。2.第二课堂学生需修满8学分,但不计入专业总学分学时。 | 
  
 
 
八、教学计划进程表
 
  
   
    | 课程类别 | 课程 代码 | 课程名称 | 学 分 数 | 总 学 时 | 学时分配 | 周学时 | 执行学期 | 开课 单位 | 备注 | 
   
    | 课内讲授 | 实验实践 | 课外自主 | 
   
    | 通 识 教 育 模 块 | 必修 课程 | 思想政治教育 | 16TS1001 |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| 3 | 48 | 36 | 8 | 4 | 3 | 1 | 马克思 主义 学院 | 
 | 
   
    | 16TS1002 |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| 3 | 48 | 32 | 8 | 8 | 2 | 2 | 
 | 
   
    | 16TS1003 |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| 3 | 48 | 32 | 8 | 8 | 2 | 3 | 
 | 
   
    | 16TS1004 |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 5 | 80 | 64 | 8 | 8 | 4 | 4 | 
 | 
   
    | 16TS1006 | 形势与政策1 | 0.4 | 8 | 8 | 
 | 
 | 2 | 1 | 每学期集中开设4周课程 | 
   
    | 16TS1007 | 形势与政策2 | 0.4 | 8 | 8 | 
 | 
 | 2 | 2 | 
   
    | 16TS1008 | 形势与政策3 | 0.4 | 8 | 8 | 
 | 
 | 2 | 3 | 
   
    | 16TS1009 | 形势与政策4 | 0.4 | 8 | 8 | 
 | 
 | 2 | 4 | 
   
    | 16TS1010 | 形势与政策5 | 0.2 | 8 | 8 | 
 | 
 | 2 | 5 | 
   
    | 16TS1011 | 形势与政策6 | 0.2 | 8 | 8 | 
 | 
 | 2 | 6 | 
   
    | 小计:16学分 | 16 | 272 | 212 | 
 | 
   
    | 大学 外语 | 03TS1010 | 大学外语1 | 3 | 52 | 48 | 
 | 4 | 4 | 1 | 外语 学院 | 
 | 
   
    | 03TS1011 | 大学外语2 | 3 | 48 | 48 | 
 | 
 | 3 | 2 | 
   
    | 03TS1012 | 大学外语3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3 | 
   
    | 03TS1013 | 大学外语4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4 | 
   
    | 小计:10学分 | 10 | 164 | 160 | 
 | 
   
    | 大学 信息 技术 | 10TS1001 | 大学信息技术 基础 | 2 | 32 | 16 | 
 | 16 | 1 | 1 | 计科 学院 | 在线课程 | 
   
    | 小计:2学分 | 2 | 32 | 16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  
    | 大学 体育 | 14TS1001 | 大学体育1 | 1 | 32 | 
 | 24 | 8 | 2 | 1 | 体育 学院 | 
 | 
   
    | 14TS1002 | 大学体育2 | 1 | 38 | 
 | 32 | 6 | 2 | 2 | 
   
    | 14TS1003 | 大学体育3 | 1 | 38 | 
 | 32 | 6 | 2 | 3 | 
   
    | 14TS1004 | 大学体育4 | 1 | 38 | 
 | 32 | 6 | 2 | 4 | 
   
    | 小计:4学分 | 4 | 146 | 
 | 
 | 
   
    | 素 质 与 能 力 基 础 | 01TS1001 | 中国传统文化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1 | 
 | 
 | 
   
    | 01TS1007 | 沟通与交流 | 1 | 16 | 16 | 
 | 
 | 2 | 1 | 
 | 
 | 
   
    | 20TS1503 |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| 1 | 16 | 16 | 
 | 
 | 1 | 2 | 学工部 | 
 | 
   
    | 18TS1001 | 信息资源检索 与利用 | 1 | 16 | 16 | 
 | 
 | 1 | 2 | 图书馆 | 
   
    | 22TS1001 | 军事理论 | 2 | 36 | 24 | 12 | 
 | 2 | 1 | 武装部 | 在线课程 | 
   
    | 21000001 | 就业与创业指导 | 1 | 32 | 16 | 16 | 
 | 2 | 6 | 创新创业学院 | 
 | 
   
    | 20TS1001 | 劳动教育1 | 0.5 | 16 | 4 | 4 | 8 | 
 | 3 | 学工部 | 线上线下结合 | 
   
    | 20TS1002 | 劳动教育2 | 0.5 | 16 | 4 | 4 | 8 | 
 | 4 | 
   
    | 小计:9学分 | 9 | 180 | 128 | 
 | 
   
    | 必修合计:41学分 | 41 | 794 | 516 | 
 | 
   
    | 选修 课程 | 任选 | 综合素质类 | 5 | 
 | 
 | 
 | 
   
    | 必选 | 创新创业类 | 2 | 
 | 必选2学分创新创业类课程 | 含在线 课程 | 
   
    | 选修合计:7学分 | 7 | 112 | 
 | 
 | 
   
    | 通识教育模块合计:48学分 | 
   
    | 专 业 教 育 模 块 
 | 专业基础课程 | 必修 | 11031101 | 小学教育专业导论与职业生涯规划 | 1 | 16 | 16 | 
 | 
 | 2 | 1 | 行业合作 | 
 | 
   
    | 11031102 | 普通心理学 | 3 | 48 | 48 | 
 | 
 | 4 | 1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103 | 中外教育史 | 3 | 64 | 48 | 
 | 16 | 4 | 1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104 | 小学教育学 | 4 | 80 | 64 | 
 | 16 | 4 | 2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105 | 课程与教学论 | 3 | 48 | 48 | 
 | 
 | 3 | 3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106 |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| 3 | 48 | 48 | 
 | 
 | 3 | 2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121 | 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4 | 行业合作 | 
 | 
   
    | 11031242 | 教育哲学 | 2 | 48 | 32 | 
 | 16 | 2 | 4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203 |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| 3 | 64 | 48 | 
 | 16 | 3 | 5 | 行业合作 | 
 | 
   
    | 小计:24学分 | 24 | 448 | 384 | 
 | 64 | 
 | 
   
    | 专业发展课程 | 必修 | 11031212 | 现代汉语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2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230 | 文学概论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2 | 
 | 
   
    | 11031219 | 初等数论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2 | 
 | 
   
    | 11031220 | 数学思想与方法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3 | 
 | 
   
    | 11031216 |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| 4 | 80 | 64 | 
 | 16 | 4 | 4 | 行业合作 | 
   
    | 11031223 |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| 4 | 80 | 64 | 
 | 16 | 4 | 5 | 行业合作 | 
   
    | 11031235 | 小学语文教材与课例分析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5 | 行业独立 | 
   
    | 11031236 | 小学数学教材与课例分析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6 | 行业独立 | 
   
    | 11031244 | 小学教学研究 | 2 | 48 | 32 | 
 | 16 | 2 | 6 | 行业合作 | 
   
    | 11031332 | 微格教学 | 2 | 32 | 16 | 16 | 
 | 2 | 6 | 
 | 
   
    | 11031345 | 现代教育技术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3 | 
 | 
   
    | 11031204 | 小学班级管理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5 | 行业合作 | 
   
    | 11031238 | 小学教育管理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6 | 行业合作 | 
   
    | 11031209 | 教育统计与测量 | 3 | 48 | 48 | 
 | 
 | 3 | 4 | 
 | 
   
    | 11031205 | 小学生心理辅导 | 3 | 48 | 40 | 8 | 
 | 3 | 6 | 
 | 
   
    | 11031234 | 农村教育概论 | 1 | 16 | 16 | 
 | 
 | 2 | 3 | 
 | 
   
    | 11031232 | 农村儿童心理发展 | 1 | 16 | 16 | 
 | 
 | 2 | 4 | 
 | 
   
    | 11031321 | 学校卫生学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3 | 
 | 
   
    | 11031251 | 音乐基础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2 | 
 | 
   
    | 11031228 | 小学实用美术 | 2 | 48 | 32 | 
 | 16 | 2 | 3 | 
 | 
   
    | 06501530 | 毕业设计(论文) | 6 | 
 | 
 | 
 | 
 | 
 | 7/8 | 
 | 
   
    | 小计:50学分 | 50 | 768 | 680 | 24 | 
 | 
 | 
   
    | 选修 | 11041302 | 中国古典文学 | 2 | 48 | 32 | 
 | 16 | 2 | 3 | 
 | 小学语文 学科教学 素养类 | 
   
    | 11041213 | 中外文学 | 2 | 48 | 32 | 
 | 16 | 2 | 4 | 
 | 
   
    | 11041241 | 儿童文学 | 2 | 48 | 32 | 
 | 16 | 2 | 3 | 
 | 
   
    | 11041231 | 阅读与写作 | 3 | 48 | 48 | 
 | 
 | 3 | 5 | 行业合作 | 
   
    | 11041307 | 数学分析 | 3 | 48 | 48 | 
 | 
 | 2 | 3 | 
 | 小学数学 学科教学 素养类 | 
   
    | 11041336 | 数学史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6 | 
 | 
   
    | 11041337 | 概率与数理统计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6 | 
 | 
   
    | 11041226 |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5 | 行业独立 | 
   
    | 11041335 |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6 | 行业合作 | 小学其他 学科教学 素养类 
 | 
   
    | 11041340 |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6 | 行业合作 | 
   
    | 11041315 |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6 | 行业合作 | 
   
    | 11041338 | 家庭教育学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5 | 
 | 小学教育 教学拓展 素养类 | 
   
    | 11041334 | 小学课堂组织管理 | 1 | 16 | 16 | 
 | 
 | 2 | 6 | 行业合作 | 
   
    | 11041316 |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6 | 
 | 
   
    | 11041339 | 农村教育热点问题 | 1 | 16 | 16 | 
 | 
 | 2 | 6 | 行业合作 | 
   
    | 11041341 | 儿童行为矫正学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6 | 
 | 
   
    | 11041345 | 微课制作 | 1 | 32 | 16 | 
 | 16 | 2 | 6 | 
 | 
   
    | 11041233 | 形体与舞蹈 | 2 | 32 | 
 | 32 | 
 | 2 | 2 | 
 | 小学教育 人文艺术 修养类 | 
   
    | 11041235 | 键盘基础 | 2 | 48 | 32 | 
 | 16 | 2 | 3 | 
 | 
   
    | 11041342 | 素描基础 | 2 | 48 | 32 | 
 | 16 | 2 | 6 | 
 | 
   
    | 11041343 | 大数据与生活 | 1 | 16 | 16 | 
 | 
 | 2 | 5 | 
 | 
   
    | 11041344 | 艺术通识教育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4 | 
 | 
   
    | 小计:20学分 | 20 | 768 | 672 | 56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  
    | 注:此模块学生至少选修20个学分。 | 
   
    | 专业教育模块合计:94学分 | 
   
    | 教师 教育 模块 | 
 教师基础知识 | 11031102 | 普通心理学 | 3 | 48 | 48 | 
 | 
 | 4 | 1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103 | 中外教育史 | 3 | 64 | 48 | 
 | 16 | 4 | 1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104 | 小学教育学 | 4 | 80 | 64 | 
 | 16 | 4 | 2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105 | 课程与教学论 | 3 | 48 | 48 | 
 | 
 | 3 | 3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106 |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| 3 | 48 | 48 | 
 | 
 | 3 | 2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121 | 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4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242 | 教育哲学 | 2 | 48 | 32 | 
 | 16 | 2 | 4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203 |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| 3 | 64 | 48 | 
 | 16 | 3 | 5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204 | 小学班级管理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3 | 5 | 行业合作 | 
 | 
   
    | 11031238 | 小学教育管理 | 2 | 32 | 32 | 
 | 
 | 2 | 6 | 行业合作 | 
 | 
   
    | 11031209 | 教育统计与测量 | 3 | 48 | 48 | 
 | 
 | 3 | 4 | 
 | 
 | 
   
    | 
 | 小计:30学分 | 30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  
    | 教师基本技能 | 11031206 | 教师口语 | 2 | 32 | 
 | 32 | 
 | 2 | 1 | 
 | 
 | 
   
    | 11031207 | 汉字书写 | 2 | 32 | 
 | 32 | 
 | 2 | 1 | 
 | 
 | 
   
    | 小计:4学分 | 4 | 64 | 
 | 64 | 
 | 
 | 
   
    | 注:小学教育专业学科属于教育学子学科,所开设《普通心理学》等11门专业教育课程已涵括学校统一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(合30学分),并有所加强。故学生在此模块仅选修教师基本技能课程4个学分。 | 
   
    | 教师教育模块合计:34学分(30+4) | 
   
    | 综合 实践 模块 | 必修 | 教育实践 | 06501527 | 试讲试教 | 2 | 
 | 
 | 
 | 
 | 
 | 5 | 
 | 第4学期启动,暑假准备,第5学期实施。 | 
   
    | 06501528 | 教育见习 | 2 | 
 | 
 | 
 | 
 | 
 | 5 | 
 | 1周 | 
   
    | 06499307 | 教育实习 | 8 | 
 | 
 | 
 | 
 | 
 | 7 | 
 | 18周 | 
   
    | 06502600 | 教育研习 | 1 | 
 | 
 | 
 | 
 | 
 | 7 | 
 | 整合于见习与实习环节中。 | 
   
    | 小计:13学分 | 13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  
    | 综合实践模块合计:13学分 | 
   
    | 毕业最低学分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总计:159学分 | 
   
    | 第二 课堂 | 必修 | 品行教育 | 1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  
    | 军事技能训练 | 2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  
    | 劳动与社会实践 | 1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  
    | 体质训练与测试 | 1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  
    | 小计:5学分 | 
   
    | 选修 | 过程参与类 | 教师基本 技能训练 | 积极参与“三字一话”教师基本技能训练,参与态度良好,有效完成训练任务。每一期计0.2分。最多计1学分 | 
   
    | 创新创业训练、挑战杯、学生科研课题等 | 申报成功并完成校级项目1次可获0.2分,省级1次及以上0.5分,国家级1次及以上1分。得分不累计,同一项目以最高分纳入计分,最多计1学分。 | 
   
    | 志愿者等 社会服务 | 参与各类社会服务,如义务社工、学校活动志愿者等,参与1次可获0.2学分,最多可获1学分。 | 
   
    | 注:过程参与类,学生至少要获得1个学分。 | 
   
    | 成果取得类 | 学科竞赛获奖 | 校级比赛一、二等奖,即可获得0.5学分;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学分、二等奖1学分、三等奖0.5分;其他国家级比赛获奖(如华文杯)一等奖计1分。此项最多可获得2学分。 | 
   
    | 发表科研论文 | 一般期刊获得1分,核心期刊获得2分。 | 
   
    | 国家等级证书 | 普通话二甲以上、三笔字合格、外语4级、计算机国家二级等各类证书各可获得0.5个学分,最多可获得1学分。 | 
   
    | 专业资格证书 | 1项专业资格认证,获1分,此项不超过2分。 | 
   
    | 艺术体育获奖 | 参照学科竞赛获奖执行。 | 
   
    | 考取研究生 | 考取“双一流”大学2分,考取其他大学1分。 | 
   
    | 小计:3学分 | 
   
    | 第二课堂合计:8学分 | 
  
 
 
九、选课指导

1.建议学科教学偏数学方向的同学在专业发展课程中选修《小学数学思维训练》等“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素养类”课程,以深化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素养;学科教学偏语文方向的同学在专业发展课程中选修《儿童文学》等“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素养类”课程,以深化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素养。
2.建议学科教学方向较为明确的同学可适当选修《小学英语教学设计》等“小学其他学科教学素养类”课程,以拓展并形成能适应小学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素养。
3.建议具有明确本科毕业就业意愿的同学选修《小学课堂组织管理》《微课制作》等“小学教育教学拓展素养类”课程,以细化并形成能够适应当下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综合素养。
4.建议具有明确考研意向的同学选修《数学史》《中外文学》《农村教育热点问题》《小学校本课程开发》等课程,以丰富与深化学科专业素养,初步形成问题反思意识与教育研究能力。
5.建议小学教育专业所有同学选修至少一门《形体与舞蹈》等“小学教育人文艺术修养类”课程,以发展个人特长,丰富职业素养,提升综合竞争力。
十、说明
(一)适用对象
本培养方案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,从 2019年 9 月开始执行。
(二)修订过程
本培养方案按照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》《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(暂行)》《乐山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》等文件精神,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分析结果,与专业任课教师、基础教育界专家、用人单位、毕业校友、本专业在校学生等共同研讨、修订,最终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。
2017年11月组织学习《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(暂行)》,解读指标,开展基础调研。2018年,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,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有了进一步认识。2019年学校出台《关于制订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》(乐师院教[2019]41号)文后,为修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,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了培养方案修订小组,开展广泛调研,组织了基础教育专家、用人单位代表和在校生代表,针对培养目标进行了评价和培养目标定位的论证工作。通过集体讨论形成了《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(2019版)》。
2020年根据《乐山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》《乐山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管理办法》《关于师范类专业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通知》要求,结合对培养目标的评价结果、需求调研与论证情况,在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对近五年毕业生的调研、组织修订,完善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。
2021年3月,学院召集院外专家罗羿、张必友等11人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讨论,组织第一次修订。2021年10-11月,基于近五年毕业生的调研信息,院内专家开会讨论,并邀请部分在校生代表参加,组织第二次修订。2021年12月,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,通过召开基础教育论坛专题会议,听取校友、用人单位、教育行政部门、在校生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之后,同时参照本校外语、文新专业参与师范认证的经验,进行了第三次修订。本次修订幅度较大,对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、课程体系、各门课程支撑度都进行了调整。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,上报学校教学部和质监处。
(三)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员情况
1.校内本专业人员
汪红烨、罗立顺、何晓军、徐世鼎、唐前军、吴永胜、廖华平、姜立刚、刘佳龙、廖娅晖、杨洪、孙来成、张晓玲、张广云、王春燕、卢艳萍
2.校外专家
张必友、罗羿、李雪梅(成都)、刘洪芳、吕玉勇、何宇龙、李建平、王军、郑静
3.教育行政部门代表
许泽能(乐山)、高远才(乐山)、王敏(乐山)、黄绪富(宜宾)
4.小学学科教师代表
张平、刘琼芳、李冬梅、李方斌、刘建波、夏冬梅、陈晓波、赵敏、王桂荣
5.毕业生代表
廖丹萍(成都)、黄文玲(成都)、罗丹(成都)、黄玉洁(英国)、罗雪卉(康定)、蔡萍娜(福建)、徐巧(成都)、高晴(成都)、陈雅越(成都)、官云萍(乐山)、黄晶晶(成都)、曹彩虹(成都)
6.在校生代表
杨婷义、胡叶、卢佳楠、席千淇、王晓楠、赵娅宜、张成霞、李娇、李佼彦、王磊、周柯宇、贾若愚、苟于清、罗松、王艺乔、李映鑫、苟明钰、曾迪、苟霜、邹灿、李小凤、郑光美、邱兴国
编制人:汪红烨、姜立刚、刘佳龙、廖华平、吴永胜
专业负责人:廖华平、姜立刚
审核人: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
审定人: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
附件1
课程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的支撑情况
 
  
   | 毕业要求 | 指标分解 | 支撑课程 | 
  
   | 毕业要求1:师德规范 | 1-1 | 1.通识教育课——思想道德与法治(H)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(H)、形势与政策(H)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(H)、中国传统文化(H)、军事理论(M) 2.专业教育课——中外教育史(M)、教育哲学(M)、阅读与写作(H)中国古典文学(H)、中外文学(H)、儿童文学(M)、见习(M) | 
  
   | 1-2 | 1.通识教育课—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(H) 2.专业教育课——小学班级管理(M)、教师口语(M)、阅读与写作(M)、中国古典文学(M)、中外文学(M)、儿童文学(H)、数学史(M)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(M) 3.综合实践课——教育实习(M)、毕业设计(论文)(M) | 
  
   | 1-3 | 1.通识教育课—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(H) 2.专业教育课——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(M)、教师口语(M)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(H) | 
  
   | 毕业要求2:教育情怀 | 2-1 | 1.专业教育课——小学教育专业导论与职业生涯规划(H)、小学教育学(M)、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(H)、农村教育概论(M)、农村教育热点问题(M) 2.综合实践课——见习(H)、试讲试教(M)、教育实习(H)、毕业设计(论文)(H) | 
  
   | 2-2 | 1. 专业教育课——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(M)、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(M)、小学生心理辅导(M)、农村儿童心理发展(H) 2. 综合实践课——见习(H)、教育实习(H) | 
  
   | 2-3 | 1.通识教育课—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(H)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(H)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(M)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(M)、形势与政策(M)、大学外语(H)、大学信息技术基础(M)、大学体育(M)、中国传统文化(M)、沟通与交流(H)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(M)、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(M)、军事理论(M)、就业与创业指导(M)、劳动教育(M) 2.专业教育课——小学教育专业导论与职业生涯规划(M)、普通心理学(M)、中外教育史(L)、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(M)、教育哲学(M)、形体与舞蹈(M)、素描基础(L)、艺术通识教育(M) | 
  
   | 毕业要求3:学科素养 | 3-1 | 1.通识教育课——大学外语(H) 2.专业教育课——普通心理学(H)、中外教育史(H)、小学教育学(H)、课程与教学论(H)、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(H)、小学教育科研方法(M)、现代汉语(H)、文学概论(H)、初等数论(H)、数学思想与方法(H)、小学语文教学设计(M)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(M)、小学教育管理(H)、教育统计与测量(M)、学校卫生学(H)、音乐基础(H)、小学实用美术(H)、形体与舞蹈(M)、键盘基础(M)、阅读与写作(H)、中国古典文学(M)、中外文学(M)、儿童文学(M)、小学数学思维训练(M)、数学分析(H)、数学史(H)、概率与数理统计(H)、家庭教育学(L)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(M)、小学英语教学设计(M)、小学科学教学设计(M)、小学校本课程开发(H)、儿童行为矫正学(M)、素描基础(M) 3.综合实践课——毕业设计(论文)(H) | 
  
   | 3-2 | 1. 专业教育课——小学语文教学设计(H)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(H)、小学语文教材与课例分析(H)、小学数学教材与课例分析(H)、现代教育技术(M)、小学教育管理(M)、学校卫生学(M)、阅读与写作(M)、中国古典文学(L)、中外文学(L)、儿童文学(L)、小学数学思维训练(L)、数学分析(M)、概率与数理统计(M) 2.教师教育课——教师口语(H)、汉字书写(H)、 3.综合实践课——教育实习(M) | 
  
   | 3-3 | 1. 专业教育课——文学概论(H)、初等数论(L)、数学思想与方法(H)、形体与舞蹈(M)、键盘基础(H)、数学史(M)、小学校本课程开发(M) 2. 综合实践课——毕业设计(论文)(M) | 
  
   | 毕业要求4:教学能力 | 4-1 | 1.专业教育课——课程与教学论(H)、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(M)、数学思想与方法(M)、小学语文教材与课例分析(M)、小学数学教材与课例分析(M)、小学数学思维训练(H)、概率与数理统计(M)、小学课堂组织管理(M)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(L)、小学英语教学设计(M)、小学科学教学设计(M) 2.综合实践课——试讲试教(M)、见习(M)、毕业设计(论文)(L) | 
  
   | 4-2 | 1. 专业教育课——小学语文教学设计(M)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(M)、现代教育技术(H)、微格教学(H)、教育统计与测量(M)、键盘基础(M)、阅读与写作(L)、小学数学思维训练(M)、小学课堂组织管理(H)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(M)、小学英语教学设计(H)、小学科学教学设计(H)、素描基础(H) 2. 教师教育课——教师口语(M)、汉字书写(H) 3. 综合实践课——试讲试教(H)、教育实习(H) | 
  
   | 4-3 | 1. 专业教育课——小学教育科研方法(H)、小学教学研究(H)、教育统计与测量(H)、数学分析(M)、小学校本课程开发(L)、儿童行为矫正学(L)、素描基础(M) 2. 教师教育课——汉字书写(M) 3. 综合实践课——教育实习(M)、教育研习(M) | 
  
   | 毕业要求5:班级指导 | 5-1 | 1.专业教育课——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(M)、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(M)、小学班级管理(H)、音乐基础(H)、小学实用美术(H)、儿童行为矫正学(H) 2.综合实践课——教育实习(L) | 
  
   | 5-2 | 1.专业教育课——小学班级管理(M)、小学生心理辅导(H)、农村儿童心理发展(M)、学校卫生学(M)、音乐基础(M)、小学实用美术(M)、家庭教育学(M)、小学课堂组织管理(M)、儿童行为矫正学(M) 2.综合实践课——教育见习(M)、教育实习(M)、教育研习(M) | 
  
   | 毕业要求6:综合育人 | 6-1 | 1.通识教育课—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(M) 2.专业教育课——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(L)、小学生心理辅导(L)、大数据与生活(H) | 
  
   | 6-2 | 1.通识教育课—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(M)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(M)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(M)、形势与政策(M) 2.专业教育课——普通心理学(H)、课程与教学论(M)、现代汉语(M)、初等数论(M)、形体与舞蹈(H)、小学数学思维训练(M)、数学分析(M)、数学史(M)、概率与数理统计(M)、大数据与生活(M)、艺术通识教育(M) 3.综合实践课——教育实习(H) | 
  
   | 6-3 | 1.通识教育课——中国传统文化(H)、劳动教育(M) 2.专业教育课——中外教育史(M)、文学概论(M)、音乐基础(M)、小学实用美术(M)、形体与舞蹈(M)、键盘基础(M)、阅读与写作(M)、中国古典文学(M)、中外文学(M)、儿童文学(M)、艺术通识教育(H) 3.综合实践课——教育实习(M) | 
  
   | 毕业要求7:学会反思 | 7-1 | 1.通识教育课——形势与政策(M)、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(M)、就业与创业指导(H)、劳动教育(M) 2.专业教育课——小学教育专业导论与职业生涯规划(M)、小学教育学(M)、农村教育概论(M)、大数据与生活(M) 3.综合实践课——教育研习(M)、毕业设计(论文)(M) | 
  
   | 7-2 | 1.通识教育课—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(H)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(M)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(M) 2.专业教育课——小学教育学(M)、教育哲学(H)、小学教育科研方法(M)、数学思想与方法(L)、小学语文教学设计(M)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(M)、小学语文教材与课例分析(L)、小学数学教材与课例分析(L)、小学教学研究(M)、微格教学(M)、小学教育管理(M)、教育统计与测量(M)、小学校本课程开放(M)、农村教育热点问题(M) 3.综合实践课——教育实习(M)、教育研习(H)、毕业设计(论文)(H) | 
  
   | 毕业要求8:沟通合作 | 8-1 | 1.通识教育课——大学英语(M)、大学信息技术基础(M)、沟通与交流(H)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(M) 2.专业教育课——现代汉语(M)、文学概论(M)小学班级管理(M)、小学教育管理(M)、小学生心理辅导(M)、学校卫生学(M)、家庭教育学(H)、小学课堂组织管理(M)、大数据与生活(L) 3.教师教育课——教师口语(H) 4.综合实践课——教育实习(L) | 
  
   | 8-2 | 1.通识教育课——大学体育(M)、沟通与交流(M)、军事理论(M)、就业与创业指导(M) 2.专业教育课——小学教育科研方法(L)、现代教育技术(L)、微格教学(L)、家庭教育学(M)、艺术通识教育(M) 3.教师教育课——教师口语(M) 4.综合实践课——试讲试教(H) | 
 
(H表示高支撑; M表示中支撑; L表示低支撑;第二课堂课程用括符标注“第二课堂”)
附件2
课程设置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的矩阵图
 
  
   | 课程类别 | 课程名称 | 毕业要求 | 
  
   | 师德规范 | 教育情怀 | 学科素养 | 教学能力 | 班级指导 | 综合育人 | 学会反思 | 沟通合作 | 
  
   | 
 
 
 通识教育课程 |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| H | M | 
 | 
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| H | M | 
 | 
 | 
 | L | H | 
 | 
  
   |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| H | M | 
 | 
 | 
 | M | M | 
 | 
  
   |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 H | M | 
 | 
 | 
 | M | M | 
 | 
  
   | 形势与政策 | H | M | 
 | 
 | 
 | M | M | 
 | 
  
   | 大学外语 | 
 | M | H | 
 | 
 | 
 | 
 | M | 
  
   |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| 
 | M | 
 | 
 | 
 | 
 | 
 | M | 
  
   | 大学体育 | 
 | M | 
 | 
 | 
 | 
 | 
 | M | 
  
   | 中国传统文化 | H | M | 
 | 
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沟通与交流 | 
 | M | 
 | 
 | 
 | 
 | 
 | H | 
  
   |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| 
 | M | 
 | 
 | 
 | 
 | 
 | M | 
  
   | 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| 
 | M | 
 | 
 | 
 | 
 | M | 
 | 
  
   | 军事理论 | M | M | 
 | 
 | 
 | 
 | 
 | M | 
  
   | 就业与创业指导 | 
 | H | 
 | 
 | 
 | 
 | M | M | 
  
   | 劳动教育 | 
 | M | 
 | 
 | 
 | M | 
 | M | 
  
   | 专业教育必修课程 | 小学教育专业导论与职业生涯规划 | 
 | H | L | 
 | 
 | 
 | M | 
 | 
  
   | 普通心理学 | 
 | M | H | 
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中外教育史 | M | L | H | 
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小学教育学 | 
 | M | H | 
 | 
 | 
 | H | 
 | 
  
   | 课程与教学论 | 
 | 
 | M | H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| 
 | M | H | M | M | L | 
 | 
 | 
  
   | 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 | M | H | 
 | 
 | M | 
 | 
 | 
 | 
  
   | 教育哲学 | M | M | 
 | 
 | 
 | 
 | H | 
 | 
  
   |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| 
 | 
 | M | H | 
 | 
 | M | L | 
  
   | 现代汉语 | 
 | 
 | H | 
 | 
 | M | 
 | M | 
  
   | 文学概论 | 
 | 
 | H | 
 | 
 | M | 
 | M | 
  
   | 初等数论 | 
 | 
 | H | 
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数学思想与方法 | 
 | 
 | H | M | 
 | 
 | L | 
 | 
  
   |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| 
 | 
 | H | M | 
 | 
 | M | 
 | 
  
   |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| 
 | 
 | H | M | 
 | 
 | M | 
 | 
  
   | 小学语文教材与课例分析 | 
 | 
 | H | M | 
 | 
 | L | 
 | 
  
   | 小学数学教材与课例分析 | 
 | 
 | H | M | 
 | 
 | L | 
 | 
  
   | 小学教学研究 | 
 | 
 | 
 | H | 
 | 
 | M | 
 | 
  
   | 现代教育技术 | 
 | 
 | M | H | 
 | 
 | 
 | L | 
  
   | 微格教学 | 
 | 
 | 
 | H | 
 | 
 | M | L | 
  
   | 小学班级管理 | M | 
 | 
 | 
 | H | 
 | 
 | M | 
  
   | 小学教育管理 | 
 | 
 | H | 
 | 
 | 
 | M | M | 
  
   | 教育统计与测量 | 
 | 
 | M | H | 
 | 
 | M | 
 | 
  
   | 小学生心理辅导 | 
 | M | 
 | 
 | H | L | 
 | M | 
  
   | 农村教育概论 | 
 | M | 
 | 
 | 
 | 
 | M | 
 | 
  
   | 农村儿童心理发展 | 
 | M | 
 | 
 | M | 
 | 
 | 
 | 
  
   | 学校卫生学 | 
 | 
 | H | 
 | M | 
 | 
 | M | 
  
   | 教师口语 | M | 
 | M | M | 
 | 
 | 
 | H | 
  
   | 汉字书写 | 
 | 
 | M | H | 
 | 
 | 
 | M | 
  
   | 音乐基础 | 
 | 
 | M | 
 | H | M | 
 | 
 | 
  
   | 小学实用美术 | 
 | 
 | M | 
 | H | M | 
 | 
 | 
  
   | 毕业设计 (论文) | M | M | H | L | 
 | 
 | H | 
 | 
  
   | 专业教育选修课程 
 | 阅读与写作 | H | 
 | H | L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中国古典文学 | H | 
 | M | 
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中外文学 | H | 
 | M | 
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儿童文学 | H | 
 | M | 
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| 
 | 
 | M | H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数学分析 | 
 | 
 | H | M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数学史 | M | 
 | H | 
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概率与数理统计 | 
 | 
 | H | 
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家庭教育学 | 
 | 
 | M | 
 | M | 
 | 
 | H | 
  
   | 小学课堂组织管理 | 
 | 
 | 
 | H | M | 
 | 
 | M | 
  
   |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| H | 
 | M | M | 
 | 
 | 
 | 
 | 
  
   |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| 
 | 
 | M | H | 
 | 
 | 
 | 
 | 
  
   |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| 
 | 
 | M | H | 
 | 
 | 
 | 
 | 
  
   |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| 
 | 
 | H | L | 
 | 
 | M | 
 | 
  
   | 农村教育热点问题 | 
 | M | 
 | 
 | 
 | 
 | M | 
 | 
  
   | 儿童行为矫正学 | 
 | 
 | M | L | H | 
 | 
 | 
 | 
  
   | 微课制作 | 
 | 
 | H | M | 
 | 
 | L | 
 | 
  
  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| 
  
   | 形体与舞蹈 | 
 | M | M | 
 | 
 | H | 
 | 
 | 
  
   | 键盘基础 | 
 | 
 | H | M | 
 | M | 
 | 
 | 
  
   | 素描基础 | 
 | L | M | H | 
 | 
 | 
 | 
 | 
  
   | 大数据与生活 | 
 | 
 | 
 | 
 | 
 | H | M | L | 
  
   | 艺术通识教育 | 
 | M | 
 | 
 | 
 | H | 
 | M | 
  
   | 综合实践课程 | 试讲试教 | 
 | M | 
 | H | 
 | M | 
 | M | 
  
   | 见习 | M | H | 
 | M | M | 
 | 
 | 
 | 
  
   | 教育实习 | M | H | M | H | M | H | M | L | 
  
   | 教育研习 | 
 | 
 | 
 | M | M | 
 | H | 
 | 
 
支撑度采用H(高)、M(中)、L(低)标识